中共南宁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南宁市监察局

【启鉴篇】刘定逌:鄙视权贵 巧治县官

  来源:南宁市纪委    发布时间:2017-07-01 15:16

  刘定逌(1720—1806年),字叙臣、叔达,号灵溪。壮族。广西武缘县(今武鸣县)太平葛阳村人。乾隆十三年(1748年)上京参加殿试,赐进士及第,担任翰林院编修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,刘定逌被休致,自京“载书五车”归乡里,在广西壮乡从教49年,为壮族的教育、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。

  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,刘定逌受邀到浔州(今桂平)书院担任山长,全力投身于教育事业之中。

  有一年刚开学,武鸣邓广圩有个名叫危福高的青年,慕名到浔州向刘定逌求学。刘定逌感到特别高兴,启导有加,每次假期省亲返家,都喜约一同起行,一同路上言欢。

  危福高修满学业,回到家乡的邓广街任街道保长。在任保长期间,最让其烦恼的是每到过年,县里官员都以种种理由让他进贡年货。

  春节又来临了,危福高正为此事不知如何解脱为好。忽听刘定逌回乡省亲,便到葛阳登门拜访。

  “门生身为保长,有长进,但别横征暴敛,勒索乡民。”刘定逌一见面,相互问候几句后就直言。

  “愚生不敢,可县里官员多次到邓广,又吃又拿,把我也榨穷了。现春节临近,又托人来话要送年货,愚生还不知何办,望先师解围。”危福高为难地说。

  刘定逌问:“要送多少?”

  “除了来人请吃酒饭外,每户都要送鸡送蛋,有香菇果子狸之类更欢心。有些户实在拿不出东西,以银补之。因此,我这保长早就不想当了。”

  刘定逌上年回乡省亲,曾听说知县官到任时,搬来的家私就有几箱乾隆新币未动,看来不是什么俸禄所得,而是他在另处横征暴敛,搜刮民财之物,便说:“这回他们来,可就要县官把乾隆新币吐出来。”

  危福高听先生这么一说,猜到刘定逌又想到什么法子了,高兴地叩谢道:“多谢尊师,如能为此排犹解难,愚生感恩不尽。”

  腊月二十八,报说第二天县衙要来人了。

  次日午时,县里一帮人马果然进了邓广街。跟以往完全不同的是,邓广街家家户户打扫得干干净净,房屋旁边的杂物也堆得整整齐齐,好像有什么特大喜事一样。他们先到危福高家,那里同样也是整理得很好。

  “今天街貌焕然一新,何来?”走在前面的乔师爷先问危保长。

  “报大人,是刘翰林今天要光临,准备喜迎。”危保长报告说。

  师爷一听慌了手脚,急忙跑回头向轿中的知县禀报。“快快调头。”知县听到刘翰林也要来,吓得失了态,急忙从轿中伸出头大喊。

  危保长见状,假装喊道:“老爷们,吃完午饭再走。”可谁还顾及吃饭?只见一阵慌乱,人马早已溜出街外。回到一个十字路口,才敢停轿歇息。

  “路边有人。”突然有一兵差发现有人在路边抽裤子,不禁一怔,便大呼之。

  “是何人也?捉拿前来。”知县道。

  知县回到一个拐弯处,只见路上横放着一抬轿,轿旁坐着一人,穿着草鞋,头带戴帽,跟刚才被抓的那人穿着一模一样。县爷们马上意识到,这可能就是刘翰林到此了吧,刚才抓到的那人可能就是他的轿夫了。

  “乃是闯了大祸也。”乔师爷想到这,寒毛竖起,忙退步告知县。知县不由大惊,急忙叫轿夫拐道绕过。

  不出三天,满城风雨都传出衙门知县令差人打伤了刘翰林的轿夫。知县听到此言,坐立不安,便叫师爷来研究应对。

  乔师爷忧心忡忡地说:“这事出在刘翰林身上,确无计可施,看来非知县官爷亲自登门道歉不可。”

  知县想来想去,让师爷写个信函交给刘翰林,试探刘的口气,如同意再定日前去道歉。

  第二天,师爷即见刘定逌,说明了来意。刘定逌说:“大人道歉,我不敢当。只是你们打伤了我的轿夫,众兄弟气愤要上州府告状,我是坐轿人,只能作为见证者罢了。”

  “当然,不怪兄弟们,衙门诚意赔礼就是,刘翰林尽管开口,本人照办就是,照办就是。”

  刘定逌看到这种状况,开口说:“古云曰,民以食为天,就请吃一餐酒饭,以示谢过吧。”

  “以酒赔过,应当,应当。需花费多少,开个价数吧。”

  “知县不是私有乾隆的新币吗?拿五十吊就够了,不要其他的钱。如办不到,就不是赔过。”刘定逌毫不客气地说。

  回到县衙门,师爷便向知县大人禀报了刘翰林如何宽容大度,说只要用五十吊乾隆新币来请众兄弟喝一餐酒,什么事都可摆平了,也不必知县亲来道歉了。

  知县听后松了口气:“行,行,五十吊给足,明早派人到寒舍拿够送去。”还暗笑道,“五十吊钱,稳住了刘翰林,保住了自己的官位,值。”

  第二天,太阳刚升起一丈多高,衙门就有人把钱送到邓广的街上。危福高与众人已在等候。大家打开袋子一看,果真是乾隆五十吊新币。

  危福高拿一部分钱搞街宴,让全街老少享受。剩下的乾隆新币,就拿来改造街面,使街面更为平整畅通,街道生意更为红火。

  点睛之笔:刘定逌是壮族大儒,回到家乡后,利用身份、名望狠狠惩治了搜刮民脂民膏的县官,大快人心。刘定逌才高八斗,倾尽全力培养了大量的人才;他鄙视权贵,刚正不阿,同情平民百姓,是读书人的楷模。

 

 

 

编辑:梁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