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共南宁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南宁市监察局

覃小松:巾帼丈夫扛重任 领头共奔致富路

  来源:南纪宣    发布时间:2017-06-29 16:13

  梳着整齐的马尾,穿着一身职业装,有神的眼睛透着亲切,虽然鬓角有了白丝,但爱笑的她显得精气神十足。初见覃小松时,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,很难把她与县委委员,村支书、主任的身份联系起来。一旦说起脱贫工作、发展村经济等情况时,覃小松如数家珍。也许正是因为她的亲切,村民们都把她当作贴心大姐,对她信任有加。

  2008年,46岁的覃小松当上了村支书后,开始频繁地走访每家每户,了解村民的生活及经济状况,立志要带领全村脱贫致富。

 2016年3月31日,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到銮正村考察调研村级组织党建工作,覃小松(左三)正在向调研组展示台账资料 

    耐心宣讲政策 

  踏实为民办实事 

  銮正村民居依山而建,一些老旧的瓦顶危房与美丽的自然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。这些农房不仅功能不配套,而且人畜不分离,卫生条件很差,还伴着一股牲畜的粪便味,只能勉强住人,根本谈不上舒适。

 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,覃小松积极推进村里贫困户的危房改造,不仅认真研读了国家对贫困户危房改造的政策,还逐条比对贫困户家庭的实际居住情况,选出符合申请条件的贫困户。

  “我们家的土坯房年久失修,每次覃主任来我们家都会询问屋顶的漏水情况。当她了解到我家的经济情况后,一直积极为我们实现危房改造想办法。”銮正村外銮屯低保户覃家总说,“覃小松给我们家带来了曙光,相信我们很快就有新房子住了。”

  “哗啦啦……”傍晚,村民李荣壮劳作归来用自来水洗菜做晚饭,他现在像城里人一样用上了自来水,生活过得有滋有味。

  銮正村地处大石山区,山多地少,水源稀缺,以前全村都是采用集雨水柜蓄水来满足人畜和农耕需求。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务工,留守村里的中老年人摇摇晃晃地挑着几十公斤重的水回家,用水十分不方便。于是,覃小松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决村里的饮水问题。

  2010年,在覃小松的带领下,村委向市水利局和扶贫办申请人饮工程,在銮正村上礼屯找到水源点,建起了人饮工程,向全村5个屯528户输送自来水,解决了銮正村的饮水问题。

  “她是一个好党员,她比母亲还亲”。这是村民覃家芳对覃小松的评价。

  覃小松自从上任以来,不仅给贫困户解决了危房改造、村民饮水问题,还修建了村级卫生室、篮球场、文化长廊,硬化了銮正村5个自然屯的巷道,完成农田砌墙保土230亩,积极推进人畜分离。从此,銮正村的环境实现了“新生”,而覃小松就是这个“新生儿”的母亲,为“孩子”谋划了好未来。

  跑项目拉资金 

  村民踏上致富路 

  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,覃小松一直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路子。因为村子地处山区,地少贫瘠,只适合种植玉米之类的作物,于是覃小松就把目光转向了养殖业。

  2003年,覃小松看到了购瘦牛育肥后出售可赢利的商机,决定先买回7头瘦牛做试验,经历了3个月的探索实践实现成功育肥,牛出栏销售纯收入达3500元。

  科技育肥牛让覃小松尝到了甜头,但是要把乡亲们共同带富才是她的最终目标。于是覃小松在自己家里办起了农家学堂,邀请村民到她家,还向他们传授育肥牛“致富良方”,动员大家发展育肥牛产业,增加家庭收入。

  “干!覃主任,我不出去务工了,就留在村子里和你一起育肥牛!”外出务工的隆富康说,他过节回家的时候发现村民们都养起了牛,获得的收益和他出去打工的收入差不多,也能盖得起房子,于是就下决心在家创业,投入全部积蓄搭起了牛棚。虽然隆富康养肥牛起步晚,但是他敢试,下的成本大,现在他的养殖基地效益不错。

  在她的带动下,全村掀起了育肥牛的热潮,

  “覃主任,我也想育肥牛,但是我的资金不够,买不起牛,怎么办?”覃家芳向覃小松求助。

  为了解决村民们资金不足的难题,她和牛贩商量采取先定价赊销瘦牛给养殖户饲养,待瘦牛育肥销售有收入再从中扣除成本的办法,深受养殖户欢迎。因此,不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。

  村民覃小燕是个感性的人,她一直记得覃主任的好,想到覃主任帮助她家做的事,她哽咽着说:“我哥哥家原本也是危房,在覃主任的帮助下,通过危房改造建起了一层楼房。这几年,又在覃主任的带领下育肥牛、养猪,赚到了不少钱,房子也加盖到了第三层,生活比以前富裕多了。我们一家人都十分感谢她。”

  近几年,銮正村每年通过育肥牛出栏达2200头,全村单项年纯收入达110多万元。目前,已有380户农户参与育肥牛养殖,其中贫困户206户。

2017年2月10日南宁市委书记王小东一行到銮正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,覃小松(左前三)正在向王小东书记介绍銮正村扶贫工作情况

  舍小家为大家 

  廉洁奉公好榜样 

  在隆富康的銮正育肥牛养殖专业合作社(内銮)养殖基地,覃小松一进到牛棚便熟门熟路地拿起放在一边的扫把打扫过道;在李荣壮家、在覃小燕家,覃小松只要一看见他们家的地板有点脏,她都会上前收拾。

  覃小松说:“大家熟得像一家人一样。”

  就是这样的覃小松不端“官架子”,一直以她的“招牌”笑脸与村民交谈,即使路上遇到村民也会停下来与他们交流几句,问问近况,就是这么一个“贴心好大姐”的形象让村民一直信任她,支持她的工作,放心地把家中重要的证件交给她帮忙办理事情。然而,这位勤快热心的村支书却一直因工作繁忙,没时间收拾自己的家。

  “我认为她做得都很好,她是真心实意地为村民办事。”覃家芳说,有一次他因一些事需要到镇上办理,覃小松担心他不会办理就跟着去,但是来回车费和午餐都是覃小松出钱,“尽管是一件小事,尽管出的钱少,但是能看得出覃小松对村民很好,这让我很感动。”

  村民找覃小松代办的事情多了,有时候她忙不过来,村民的事就被耽误了。于是,覃小松想在村委设立可集中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性窗口,由村“两委”干部轮流在村委值班将政务服务网络延伸到最基层。想到了就做,她在与村“两委”成员协商之后便积极与镇直相关部门对接,希望能把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管理权限下放至村一级。镇直相关部门也十分配合,在銮正村设立了计生、低保申请、新农合参保、新农保参保等代办点,方便了村民。

  “覃主任个人从来没有报销,包括她替(和)村民到镇上、县里办事,都是她出的车费;村委开会到中午的时候,覃主任会招呼我们去她家吃饭,但是她也没有来报销餐费。”村委委员农世银说。銮正村是贫困村,前几年村里没有办公经费,也没有其他收入,覃小松就会叫上村委的同事去她家吃工作餐,或者是把她家的米、面、菜带来村委一起吃……她总是说:“大家都是兄弟姐妹,不用计较那么多。”

  覃小松以自己的实干、热心和无私的奉献,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肯定和称赞。问起这么多年的工作感受,覃小松说:“为人民做好事,我不图回报。当基层干部虽然辛苦,但能得到村民的认可,我觉得值了。”

  

 

编辑:梁熙